找到相关内容143篇,用时2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周易禅解(4)

    乎。   佛法释六爻者。初是世间事禅。有进有退。二是空慧。宜史巫以通实相。三是干慧。不能固守。四是出世间。多诸功德。五是中道正慧。接别入圆。故无初有终。上是邪慧。灭绝功德。   (兑下 兑上)   ...而又可大。即定之慧也。德业俱备。以修显性。故得理而成位矣。易理本在天地之先。亦贯彻于天地万物之始终。今言天下之理者。以既依理而有天地。则此理即浑然在天下也。亦以孔子既示为世间圣人。故且就六合内言之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21444288.html
  • 参学之旅——天下赵州缅甸行散记

    何用观呼吸的方法教授大家如何打坐去除烦恼,培养定力,从而得到内心的清静。该禅修中心非常注重基础和世间的禅修,法师就参学者的具体问题作了回答和指导。不知不觉中,到了比丘师父们托钵用午餐的时间。 大和尚...“世间快乐”的宝塔,据称当年的国王亲自下到齐颈深的河水中,虔诚地迎接从斯里兰卡迎请回来的圣物。 建于北部的雪西宫舍利塔里边供奉着佛陀的前额骨、索骨和肩胛骨等舍利。传说,为了寻找建造宝塔的最佳地址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82845217.html
  • 佛法修学五大科目

    断得干净。如果淫心没有断,无论修何法门,功夫善行修得再好,定力再深,也只能生欲界天。欲界有六层天,愈往上,情欲愈淡。由此可知,真正修禅,得禅定的人,即使得初禅——世间,其定功就能把淫念伏住,决定不...慈悲心,孝敬也都丧失了,这个意义很深很深的,大家要细细去体会。  最后面一句是‘修十善业’,十善业是世间善法的标准。佛告诉我们,能够修这十种善业,决定不堕三恶道。上品的十善业能够生天,如果再加上禅定、四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5245713.html
  • 吴汝钧著: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(1)

    随、止、观、还、净六个事项。智顗则将之采入其实践道中,亦把世出世、大小一切禅法悉数收入自家的体系中,俾能知了实相,由初浅以迄于后深这样顺序地悟入对实相的妙观,建立圆教行者所修习的禅法,扬弃旧有的世间...,不起恶念贪念,使内心清净无染。羼提波罗蜜是对世间一切毁、誉、称赞、讥讽的事,都能忍可,不生爱恚的分别心。毗梨耶波罗蜜是要把使观行能持续下来,克服懈怠放逸的倾向。使一心能精进向上。波罗蜜是屏息心的...

    吴汝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75847619.html
  • 佛教先传入广州所起的历史作用

    达摩祖师弟兄开创的基业发扬光大,使中国成功地演化为全球性的世间。   三、佛教传入中国,达摩祖师弟兄起到关键作用,促进佛教事业健康地向前发展   印度佛教在发展的过程中,越来越背弃了劳苦大众,失去... 他是岭南广信(广东封开)人,娶妻于苍梧(广西梧州),引老庄以申佛旨,著《理惑论》37篇,论述儒、释、道三家的异同,晚年曾抵广州王园旧址室,宣扬其《理惑论》观点,其人其著在岭南最先作出佛学启蒙。西域...

    易行广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74549007.html
  • 《清净道论》的修观次第与顿现观

    vavatthAna)其义涵是「确定其自性相」。  纯观行者在见清净入门阶段,以四界差别观的「色」所缘下手,色法是三种有为真实之一,尔后,亦以其余的「心」及「心所」做为所缘,但需除去色、无色界及出世间那名法等,...  但南传阿毗达磨的传统上,如《法聚论》则只说到无愿与空,没有无相,如说:「当修习导至出离及灭的出世间之时,为除恶见,为得初地,离诸欲,具足无愿及空的初禅而住。」由于这不是舍断行相之故,所以非直接...

    释开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0749477.html
  • 冯达庵著:佛教真面目(2)

    云禅那,义为静虑,谓宁静散乱之心而起契理思虑也。若空心静坐,懵无所知,虽坐一万年,只名外道定,非佛教所许,学者不可不知。之中有世间世间之别,如四四空定等皆世间也。出世间禅又分大小乘,如九想灭尽定...宗。大纲有二:  (甲)三谛圆融   三谛者,空谛、假谛、中道谛也;本出三论真俗二谛。俗谛者,世间法也;当体即假;真谛者,如实空也;空而兼中。台宗分二谛为三谛;开合不同,实义则一。所谓圆融者,三谛互相...

    冯达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4250123.html
  • 天台宗简明教程(3)

      六、禅定境 由于修观必能引入禅定的境界,如世间的四八定,出世的八背舍等。当禅定发生时,必经五阴的识心深细而起变化,所以不可住于禅定境界,应了知禅亦是虚伪之相,不生爱昧之心,使之引入真正的...。   4) 毗梨耶波罗密——身心二进——度懈怠到精进彼岸。   5) 那波罗密——世出世——度...

    宋智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3356409.html
  • 禅宗现代转型之路剖析——以安祥、现代、生活为中心

    来禅宗的流传,宗、教融通,、净双修,仍为普遍的风气。中国禅宗虽然还有少数人保持着丛林、山林的风气,但是已经步人现代转型的阶段,强调在动用中、世俗生活中参禅,将生活与世间与出世间打成一片。如...就完全可以加以运用。与生活是同时并存的,有生活就有。  第二,“生活”的设想,就是要让回到生活中。古代有如来、祖师,有世间、出世,现在又有“安祥”、“现代”的倡导。“生活”的提出...

    圣 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595963156.html
  • 佛教医学的特色

    独具的所谓出世间上上和非世间非出世间,号称百八三昧乃至八万四千、无量种三昧之多。据《瑜伽师地论?菩萨地》,大乘菩萨分为九种:自性、一切、难禅、一切门禅、善人、一切行禅、除烦恼、此世他...依识而立。《杂阿含经》云:心持世界去,心拘引世界,其心为一法,能制御世间。佛教医学认为,人类之所以有流转生死,诸苦交攻的病态人生,其根由并非源于物质现象,乃是人类由心而起,造作身、口、意之恶行所决定,...

    不详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74766031.html